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腹腔镜下连续锁边缝合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腹腔镜下连续锁边缝合是微创手术中重要的缝合技术,尤其适用于消化道重建、血管吻合或组织边缘加固等场景。以下是训练步骤和注意事项,帮助掌握这一技术:

腹腔镜模拟训练:101.连续锁边缝合


一、训练前的准备
1. 器械准备  
   - 珍屯腹腔镜模拟训练箱(或虚拟模拟器)、持针器、抓钳、缝线(建议使用2-0或3-0可吸收缝线)、珍屯硅胶组织模型(或离体动物肠道/血管)。
           - 选择弧度适中的缝针(如1/2弧圆针),便于镜下操作。
2. 基础技能巩固  
   - 镜下器械操控:练习持针器夹针、调整针尖方向(旋转手腕技巧)。
   - 双手协调:非主手用抓钳稳定组织,主手完成缝合动作。

二、连续锁边缝合步骤分解
1. 初始固定  
   - 用抓钳夹持组织边缘,确保创面对合整齐,主手持针器垂直进针(与组织表面成90°),从一侧穿出后拉线,预留3-5cm线尾(避免滑脱)。
2. 连续锁边缝合  
   - 第一针:进针后,线尾留在组织外侧,缝线绕过创缘,从对侧垂直进针,形成“锁边”结构。
   - 后续针距:保持针距均匀(约4-5mm),边距2-3mm,每缝一针后拉紧缝线(力度适中,避免组织切割或过松)。
   - 锁边技巧:每次出针后,将缝线绕过组织边缘,形成交锁,防止创缘内卷或滑脱。
3. 收尾打结  
   - 最后一针穿出后,用腹腔镜打结器或器械打结(推荐外科结),剪线保留约1cm线头。

三、训练方法
1. 分阶段练习  
   - 阶段1(平面缝合):在珍屯硅胶平板上练习直线连续锁边,重点掌握针距和边距的一致性。
   - 阶段2(管状结构):使用离体猪肠或珍屯硅胶血管模型,模拟肠管/血管吻合,注意弧度调整和张力控制。
   - 阶段3(动态组织):用动物肝脏或肌肉(如鸡胸肉)练习,适应不同组织质地和出血干扰。
2. 进阶训练  
   - 限制操作空间:在珍屯训练箱内放置障碍物,模拟盆腔或膈肌下的深部缝合。
   - 单手缝合挑战:主手完成缝合,非主手仅用于暴露,提升操作效率。

四、常见错误与纠正
1. 针距不均/边距过宽  
   - 原因:视野不稳定或进针角度偏移。  
   - 纠正:缝合前用抓钳标记进针点,保持镜头近距离对准操作区域。
2. 缝线缠绕/打结  
   - 原因:拉线方向错误或未及时整理缝线。  
   - 纠正:每缝一针后,用抓钳将缝线向缝合方向捋顺。
3. 组织撕裂  
   - 原因:拉线过猛或针尖选择不当(如尖头针用于脆性组织)。  
   - 纠正:换用钝圆针,拉线时配合抓钳反向牵拉缓冲张力。

五、注意事项
1. 视野与角度  
   - 始终保持针尖和缝合线在镜头中心,避免镜头起雾(可预热或使用防雾剂)。
   - 调整针持角度,利用手腕旋转而非肩肘动作,减少疲劳。
2. 张力管理  
   - 高张力区域(如胃肠吻合口)需增加锁边密度,必要时间断加固。
3. 实战模拟  
   - 加入模拟出血(注水模拟渗血)或烟雾(电凝干扰),提升复杂场景应对能力。

六、评估标准
- 合格:10cm直线缝合完成时间<8分钟,针距误差<1mm,无线结松脱。  
- 优秀:5cm管状吻合(如肠管)完成时间<10分钟,无渗漏(注水测试)。

通过系统训练,可逐步过渡到活体动物实验或临床助手观摩,最终实现术中稳定应用。建议结合视频复盘(录制操作过程)分析技术细节,加速学习曲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