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腹腔镜下间断缝合是微创手术中的核心技能之一,要求操作者具备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器械操控技巧以及对三维空间的理解。以下是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适合医学生、规培医生或手术初学者掌握这一技术:
腹腔镜模拟训练:99.间断缝合
一、训练前的准备
1. 设备与器械
- 使用珍屯腹腔镜模拟训练箱(或VR模拟器)
- 持针器、分离钳、剪刀等腹腔镜器械
- 模拟组织(珍屯硅胶模型、猪肠/鸡皮等生物组织)
- 缝合线(推荐2-0或3-0带针缝合线,长度15-20cm)
2. 环境设置
- 调整摄像头与显示器位置,模拟真实手术视野(避免直视操作,依赖屏幕)。
- 固定珍屯训练箱内“手术区域”,确保器械活动空间合理。
二、基础训练步骤
# 阶段1:器械操作与进针练习
1. 器械握持与协调
- 练习用非优势手持分离钳固定组织,优势手持针器夹持缝针。
- 熟悉器械的“左右镜像”移动规律(器械尖端移动方向与手部动作相反)。
2. 进针角度与深度
- 在珍屯硅胶模型上标记穿刺点,练习垂直进针(针尖与组织面呈90°),避免斜刺导致组织撕裂。
- 控制针的弧度:利用针的自然弯曲,旋转手腕完成“弧线穿刺”。
# 阶段2:间断缝合完整流程
1. 缝合步骤分解
- 第一步:夹针与穿刺
持针器夹针中后1/3处,分离钳固定组织,针尖垂直刺入组织(深度约3-5mm)。
- 第二步:出针与换手
针尖穿透后,用分离钳从对侧夹住针尖,持针器松针并换手夹持(模拟体内操作限制)。
- 第三步:打结(关键难点)
- 体外打结法:将线尾绕持针器一圈后夹住另一端,推入腹腔内收紧。
- 腔内打结法:练习“C”型绕线(分离钳绕线后与持针器交替收紧)。
2. 常见错误与纠正
- 线结滑脱:绕线时需保持张力,收紧前确认线结位置。
- 组织撕裂:避免用力过猛,进针点距创缘2-3mm为宜。
- 缝线缠绕:及时用分离钳整理线尾,减少器械碰撞。
# 阶段3:生物组织实战训练
- 使用猪大肠或离体动物肝脏模拟真实组织:
- 练习不同厚度组织的缝合(如浆膜层、肌层)。
- 处理出血模拟场景(如缝合时同步用吸引器清理视野)。
三、进阶训练技巧
1. 复杂场景模拟
- 在狭窄空间内缝合(如珍屯训练箱角落模拟盆腔操作)。
- 增加时间限制(例如5分钟内完成3针间断缝合)。
2. 团队配合训练
- 与助手配合:练习传递器械、调整视野、牵拉暴露术野。
3. 评估标准
- 质量指标:线结牢固度(牵拉测试)、针距均匀性(3-5mm)、组织对合平整度。
- 效率指标:单针缝合时间(熟练者应<2分钟/针)。
四、推荐训练工具与资源
低成本替代方案
- 珍屯训练箱及珍屯硅胶模型。
- 替代材料:香蕉皮(练习薄组织缝合)、厚海绵(模拟脂肪)。
五、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 使用钝头针训练避免刺伤,生物组织需消毒处理。
- 器械使用后彻底清洁,防止交叉污染。
2. 循序渐进
- 从“直视下缝合”过渡到“纯镜下操作”。
- 先掌握方形结,再练习外科结、滑结等复杂线结。
3. 反馈与改进
- 录制训练视频,分析器械路径是否冗余。
- 邀请导师评估缝合效果,针对性纠正错误动作。
通过每天30-60分钟的专注训练,通常4-6周可掌握基础腹腔镜缝合技能。需注意,真实手术中还需结合止血、暴露等综合能力,因此建议在模拟训练后参与动物实验或临床见习巩固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