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应对罕见病例:年轻成人双叶胆囊伴胆囊下导管胆囊炎和胆管炎——病例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 胆囊重复是一种罕见的肝胆系统先天畸形,根据尸检报告,其发病率约为1/4000。其病因推测源于胆道系统发育过程中肝憩室的异常增生。

Boyden于1926年首次描述了胆囊重复及其不同的解剖结构。随后,Harlaftis等人于1977年将重复胆囊的解剖结构分为两类:分裂原基(vesica fellea divisa)和副胆囊(vesica fellea duplex)。前者的特征是胆囊具有独立的胆底区,进一步细分为有隔、双叶和Y形结构,由单一胆囊管引流。这与双胆囊或副胆囊形成对比,后者由服务于每个胆底区域的独立胆管划分。在此分类中,靠近肝脏的胆囊被称为副胆囊。[图 1]。

图 1.
1.jpg
基于 Harlaftis 提出的两类胆囊重复分类:分裂原基(vesica fellea divisa)和副胆囊(vesica fellea duplex)。

患者开始接受广谱静脉抗生素、退烧药和足量静脉镇痛治疗,并给予足量补液,持续 7 天。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P) 显示胆囊呈双叶状,单胆管管壁增厚水肿,厚达 6 毫米,胆道系统扩张(肝总管 8 毫米,胆总管 7 毫米,肝内胆管根轻度扩张)。(图 2) 患者接受保守治疗 7 天后无反应,黄疸未缓解。医生计划进行内镜胆管造影 (ERCP),包括括约肌切开术和 7 号支架置入术,以减压胆道系统,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并减轻脓毒症负荷。(图 3) 患者对手术反应良好,血清胆红素和白细胞总数逐渐显著下降。

图 2.
2.jpg
(a) 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P) 显示胆囊双腔(箭头所示);(b) 胆道重建显示双胆囊通过单胆管引流至肝总管。

图 3.
3.jpg
经内镜胆管造影 (ERCP) 显示双腔胆囊。

患者在 ERCP 术后第三天血清胆红素和脓毒症恢复正常后,安排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计划在患者出现症状 18 天后进行。使用 30 度角腹腔镜进行检查,可见胆囊紧密粘连,单层腹膜覆盖下可见两个胆囊底。行粘连松解术,并将双侧胆囊底向上牵拉。术中对Calot三角进行了细致的解剖,揭示了一条约3毫米长的膀胱下异常导管/Luschka导管,其起源于肝右叶,并汇入胆囊管。应用靛蓝绿(ICG)模式可清晰地勾画出胆道解剖结构,从而确认了这一点。(图4)术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该异常,因为磁共振胆管造影(MRCP)显示肝内胆道系统引流正常。重复胆囊被归类为Harlaftis 1B型,其特征为双叶或V形形态。

图4
4.jpg
术中肝胆三角解剖图,显示两个胆囊均有单根胆囊管,经细致解剖并用血夹钳夹闭后,可见膀胱下导管/Luschka导管。

仔细勾画Luschka膀胱下胆管,并追溯其起源于肝右叶,远端引流至胆囊管。用止血夹固定胆管,并与标本一起切除,以避免胆管进一步受炎症病理影响,同时也便于对异常胆管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图5)。

图5
5.jpg
切除的双叶胆囊标本,符合Harlaftis 1B型胆囊切除术,切除腹膜覆盖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