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腹腔镜下调针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腹腔镜下调针训练是微创外科手术培训中的重要环节,主要用于提高医生在腹腔镜手术中的缝合技巧、手眼协调能力及精细操作水平。以下是一个系统的训练指南,涵盖训练目标、步骤、技巧及注意事项:

一、训练目标
1. 掌握器械操作:熟练使用持针器、分离钳等器械进行夹针、调针。
2. 提升空间感知:适应腹腔镜二维视野下的深度判断和针体三维调整。
3. 精准缝合:实现针体方向调整、穿刺角度控制及组织穿透的准确性。
4. 减少失误:避免针体滑脱、组织撕裂或针尖误伤周围结构。

二、训练前的准备
1. 设备与材料:
   - 珍屯腹腔镜模拟训练箱(或虚拟模拟器)。
   - 持针器、分离钳、缝合针(建议从直针或弧针开始,逐步过渡到弯针)。
   - 模拟组织(如珍屯硅胶模型、猪皮、离体动物组织等)。
   - 缝线(2-0/3-0或4-0可吸收线)。

2. 环境设置:
   - 调整摄像头位置,模拟手术中的视野角度。
   - 固定珍屯训练箱高度,确保操作舒适性。

三、训练步骤
# 1. 基础器械操作练习
- 夹针与递针:
  - 用持针器夹住针体中部(避免夹持针尖或尾端)。
  - 练习在不同角度下将针传递给另一器械(如分离钳),模拟术中助手配合。
- 针体旋转:
  - 在固定位置旋转针体,调整针尖方向(如将针尖从朝左转为朝右)。

# 2. 调针技巧训练
- 单器械调针:
  - 仅用持针器完成针尖方向调整(如通过推、拉、旋转动作)。
  - 目标:使针尖垂直于组织表面,便于穿刺。
- 双器械协同调针:
  - 用持针器固定针尾,分离钳辅助调整针尖方向(模拟术中复杂角度调整)。

# 3. 模拟组织缝合
- 穿刺与出针:
  - 在珍屯模拟组织上标记进针点和出针点,练习垂直穿刺和弧形出针。
  - 注意控制力度,避免穿透过深或组织撕裂。
- 连续缝合练习:
  - 完成单针缝合后,练习连续缝合(如间断缝合、连续锁边缝合)。

四、关键技巧与注意事项
1. 针体控制原则:
   - “三点一线”法则:持针器夹针点、针尖方向、目标组织点需成直线。
   - 避免“死腔操作”:器械尽量在视野范围内移动,减少盲区。

2. 常见问题与解决:
   - 针体滑脱:检查持针器夹持力度,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针体变形。
   - 针尖方向偏差:利用组织反作用力微调(如轻顶组织辅助旋转针体)。
   - 缝线缠绕:保持缝线自然下垂,避免与器械缠绕。

3. 进阶训练:
   - 复杂角度训练:在珍屯模拟箱内设置障碍物,练习受限空间下的调针。
   - 动物器官实操:使用离体猪胃或肠道练习不同组织的缝合手感。
   - 虚拟现实(VR)训练:通过高仿真模拟器练习紧急情况下的快速调针。

五、评估与反馈
1. 量化指标:
   - 单次调针时间(目标:<10秒完成方向调整)。
   - 缝合精度(进针点与标记点偏差<2mm)。
   - 组织损伤率(无撕裂或穿透过深)。

2. 导师反馈:
   - 通过录像回放分析操作轨迹,纠正动作冗余。
   - 针对手腕稳定性、器械协同性进行专项训练。

六、临床应用衔接
- 术中应用要点:
  - 根据组织厚度选择针体弧度(如厚组织用1/2弧针)。
  - 调针时利用腹腔镜镜身或周围器械作为支点,提高稳定性。
  - 紧急情况下可短暂退出腹腔镜调整针体,避免盲目操作。

通过系统训练,医生可显著提升腹腔镜下缝合效率与安全性。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次专项练习,每次30-60分钟,并结合实际手术案例复盘,逐步形成肌肉记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