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气腹25孔3单端腔镜训练箱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腹腔镜下血管结扎分离训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腹腔镜血管结扎分离训练是微创手术中的重要技能,需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以下是系统化的训练要点总结:

一、手术基础与原理
1. 腹腔镜特点  
   - 微创操作:通过小切口(5-12mm)置入镜头和器械,依赖屏幕视野。
   - 气腹建立:注入CO₂形成操作空间,压力通常维持在12-15mmHg。

2. 核心器械  
   - 分离钳、电凝钩、超声刀、Hem-o-lok夹、结扎夹、持针器等。

二、操作步骤详解
1. 术前准备  
   - 器械检查:确保镜头清晰、气腹机正常、器械功能完好。
   - 患者体位:根据目标血管位置调整(如头高脚低位用于肝胆手术)。

2. 建立气腹  
   - 注意点:避免穿刺过深损伤内脏,初始压力逐步增加,观察生命体征。

3. 置入Trocar与暴露  
   - 主操作孔与辅助孔布局需符合三角原则,便于器械协同。
   - 使用吸引器或钝性分离器械清理周围组织,暴露目标血管。

4. 血管分离  
   - 钝性分离:用分离钳沿血管鞘分离,避免锐器直接接触血管。
   - 能量器械使用:  
     - 电凝钩:适合小血管止血,需注意热损伤风险。  
     - 超声刀:闭合血管更安全,适用于3mm以下血管。
   - 关键点:保持张力,沿解剖层次分离,减少出血。

5. 结扎与切断  
   - 结扎方式选择:  
     - 夹闭法(Hem-o-lok夹):快捷,适用于中小血管,需预留足够长度。  
     - 缝线结扎:适用于大血管或夹闭困难的情况,需练习腔镜下打结。  
   - 切断血管:确认结扎稳固后,用剪刀或超声刀离断,残端保留1-2mm。

6. 止血与关闭  
   - 检查有无渗血,必要时追加止血措施(如电凝或补夹)。
   - 缓慢释放气腹,观察Trocar孔出血情况。

三、训练方法与技巧
1. 模拟训练  
   - 虚拟现实(VR)系统:练习手眼协调与器械操控。  
   - 珍屯模型:使用珍屯硅胶血管模型练习分离、结扎。  
   - 动物实验:活体组织更接近真实手感,适合进阶训练。

2. 临床实践  
   - 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简单病例,逐步过渡到复杂情况。

3. 关键技巧  
   - 视野管理:保持镜头清洁,调整角度充分暴露术野。  
   - 双手协调:非优势手持镜,优势手操作器械,练习反向运动适应。  
   - 张力控制:分离时通过器械对抗形成适当张力,避免血管撕裂。

四、常见错误与预防
1. 器械操作不当  
   - 错误:粗暴分离导致血管破裂。  
   - 预防:动作轻柔,利用器械弧度进行“推剥”而非撕扯。

2. 结扎失败  
   - 错误:夹闭不全或缝线滑脱。  
   - 预防:夹子垂直于血管,确认完全闭合;缝线打结时收紧力度适中。

3. 能量器械误伤  
   - 错误:电凝钩误触周围组织。  
   - 预防:激活前确认器械尖端在视野内,避免非目标组织接触。

五、术后处理与并发症
1. 术后观察  
   - 监测血压、心率,警惕延迟性出血。  
   - 观察引流液性质(如引流量突然增多需排查出血)。

2. 并发症处理  
   - 出血:立即腹腔镜探查,找到出血点二次止血。  
   - 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确保无菌操作。

六、进阶训练建议
- 复杂情境模拟:如粘连组织中的血管分离、大血管(如脾动脉)处理。  
- 紧急情况演练:术中大量出血时如何快速控制(如压迫、中转开腹)。  
- 多学科学习:结合解剖学、影像学(如CTA)预判血管走行。

通过系统训练和反复实践,可逐步掌握腹腔镜下血管处理的精准性与安全性。建议结合视频学习(如JACS或手术录像)与同行反馈,持续优化操作细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