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在 NOTES 技术概念下使用 ICG 经肛门肠系膜切除先天性巨结肠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7 00: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腹腔镜手术已应用于先天性巨结肠 (HD)。 在此报告了用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直肠穿刺 (L-TERPT) 的肠系膜处理方法。 粘膜切除术进入腹腔后,基于自然孔道经腔内窥镜手术的概念,将血管密封系统经肛门插入腹腔进行肠系膜处理。 由于经肛轴与分离的肠系膜平行,与经腹部工作口相比,操作更方便,减少腹部套管针的额外伤口。 还使用吲哚菁绿 (ICG) 荧光导航。 用 ICG 对血管发出荧光可以在术中观察到回收肠道中的血流。 通过这些创新的组合技术,即使在腹腔小的婴儿中,也可以安全地进行 HD 的 L-TERPT。

自 1990 年代以来,Smith BM、 Georgeson KE、 Hoffmann K、 Rothenberg 和 Chang,等人在先天性巨结肠 (HD) 的治疗中引入了腹腔镜手术。 对体重约 4kg 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辅助直肠内直肠穿刺术 (L-TERPT)。 在这份技术手稿中,报告了基于自然孔道经腔内窥镜手术 (NOTES) 概念的 HD 肠系膜处理创新方法。


视频 1 其他支持信息,即关于腹腔镜辅助经肛门直肠内穿刺的创新组合技术视频。

在 NOTES 技术概念下使用 ICG 经肛门肠系膜切除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 NOTES 技术概念下使用 ICG 经肛门肠系膜切除先天性巨结肠症

图 1
(A)端口布局。 显示端口布局。 (B) 粘膜切除术和肠系膜剥离示意图。 粘膜切除术从齿状线 (a) 1 cm 开始。 一些缝线应用于去除粘膜,并在牵引下对口腔侧进行粘膜切除术( b )。 解剖推进至腹膜反折水平,在折叠肌处做环状切口到达腹膜腔(c)。 通过切口将血管密封系统(VSS)插入腹腔,在腹腔镜观察下用吲哚菁绿检查血流,同时凝固和分离(d)拉通肠的肠系膜。

在 NOTES 技术概念下使用 ICG 经肛门肠系膜切除先天性巨结肠症

在 NOTES 技术概念下使用 ICG 经肛门肠系膜切除先天性巨结肠症

图 2
(A)肠系膜血流评估。 用吲哚菁绿 (ICG) 荧光确认拉过的乙状结肠中的肠系膜血流。 (B) 吻合乙状结肠残端血流评估。 通过 ICG 荧光确认拉过的乙状结肠中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结论
NOTES的概念可以减少体表的手术疤痕。 经肛门装置插入和肠系膜处理在进入腹腔后的 HD TERPT 过程中是合理的技术。 ICG 允许术中可视化回收肠道中的血流。 通过这些创新的组合技术,即使在腹腔较小的婴儿中,也可以安全地进行用于 HD 的 L-TERPT。
 楼主| 发表于 2023-5-7 00: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参考资料:
1. Smith B M, Steiner R B, Lobe T E. Laparoscopic Duhamel pullthrough procedure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in childhood. J Laparoendosc Surg. 1994;4(04):273–276.  
2. Georgeson K E, Fuenfer M M, Hardin W D.Primary laparoscopic pull-through for Hirschsprung's disease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J Pediatr Surg 199530071017–1021., discussion 1021–1022  
3. Hoffmann K, Schier F, Waldschmidt J. Laparoscopic Swenson's procedure in children. Eur J Pediatr Surg. 1996;6(01):15–17.  
4. Rothenberg S S, Chang J H. Laparoscopic pull-through procedures using the harmonic scalpel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with Hirschsprung's disease. J Pediatr Surg. 1997;32(06):894–896.  
5. Auyang E D, Santos B F, Enter D H, Hungness E S, Soper N J. Natural orifice translume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a technical review. Surg Endosc. 2011;25(10):3135–3148.  
6. Higashijima J, Shimada M, Yoshikawa K.Usefulness of blood flow evaluation by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system in laparoscopic anterior resection J Med Invest 201966(1.2):65–69.  
7. Trastulli S, Munzi G, Desiderio J, Cirocchi R, Rossi M, Parisi A. Indocyanine green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 versus standard intraoperative methods for prevention of anastomotic leak in colorectal surgery: meta-analysis. Br J Surg. 2021;108(04):359–37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4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