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 年 Max Nitze 首次描述了手术内窥镜的使用,但直到 1917 年才被描述用于小脑桥脑角 (CPA) 手术。在那种情况下,Doyen 利用外科内窥镜进行了三叉神经切除术,从而开始了在后外侧颅底进行内窥镜检查的道路。然而,这些最初的内窥镜设计粗糙,几乎没有提供光线或放大倍率,因此从未受到广泛欢迎。 1960 年代手术显微镜的出现证明内窥镜在当时已经过时。然而,在 1990 年代,改进的技术导致内窥镜检查重新引入颅底手术。在过去的 20 年里,内窥镜颅底手术的普及率呈爆炸式增长;然而,大部分手术仅限于前颅窝和中颅窝的鼻内入路。随后,手术显微镜继续成为后外侧颅底手术的主力军。但显微镜使用手术区域外的线性光源,难以在 CPA 的复杂角落周围提供最佳可视化效果。因此,外科医生被迫使用更大的颅骨开口、小脑回缩和神经血管结构的操作,所有这些都会增加发病率并延长患者的康复时间,以弥补照明不足。
显微镜下内镜下切除听神经瘤
切口前皮肤标记的术前视图。 在后部,枕外隆起已用水平线标记。 乙状窦的估计位置也标有一条交叉线,描绘了患者的发际线。 在前面,颧骨的根部已用水平线标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