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五官口腔]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0 00: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22-1-10 0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概要
白内障是世界上可治疗失明的主要原因。虽然发展中国家和工业国家在获得手术治疗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白内障是导致两者视力障碍的重要因素。白内障的诊断是通过评估视力、视力障碍和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来进行的。手术的常见适应症包括眩光困难、夜间驾驶、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影响远距离和/或近视力,以及妨碍必要治疗的视网膜视野障碍。在美国,白内障摘除的标准已成为超声乳化术。本文演示并回顾了使用“分而治之”技术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

案例概述
重点历史
由于视力丧失,患有视觉显著性白内障的患者会报告某种视力下降或功能下降。这可能很简单,就像在远处和/或附近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样简单,也可能是更微妙的功能丧失,例如需要更多光线来阅读、夜间驾驶困难、迎面而来的前灯增加眩光、或太阳眩光时驾驶时太阳低在地平线上。这里的关键信息在于记录日常功能的减少或丧失。这是手术干预的指征。

测试
视力
使用当前校正检查患者的视力。
针孔可以快速参考折射是否有益。
显示屈光度以获得最佳矫正视力。

眩光测试
亮度敏锐度测试 (BAT) 用于演示眩光。
该测试可用于记录具有良好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的眩光视力障碍。

潜在敏锐度计 (PAM)
对于合并眼部疾病的患者,这是一项有用的测试,可帮助患者就术后潜在的视力结果提供咨询。

裂隙灯结果
应检查眼睑和附件是否有任何睑缘炎迹象,应在术前进行治疗。这也将为可能影响手术暴露的任何解剖学问题提供线索。
应评估结膜。这可能会影响角膜切口的位置,因为青光眼手术或翼状胬肉可能会导致角膜缘接触受限。
角膜检查应侧重于以前的角膜手术(屈光手术或移植手术)的证据。寻找任何可能影响手术视野的手术、创伤或感染造成的疤痕或混浊。此外,寻找任何可能影响屈光结果以及术后易发生内皮失代偿的营养不良迹象。
前房深度可以让您了解您必须工作的空间。具有浅腔的短眼将在稍靠后的位置进行超声乳化,以限制内皮损伤。
应评估虹膜是否有瞳孔扩张、透照缺陷和假性剥落材料。这些对于评估手术暴露以及囊状晶状体复合体稳定性的潜在损失很重要。注意任何创伤、小带损伤和/或扩张不良的迹象将有助于手术计划。外科医生可能会决定使用专业设备来促进手术,包括虹膜钩、malyugin 环、囊钩、囊张力环和节段。
应评估镜片的镜片不透明度。还应评估关节囊和小带支撑。寻找晶状体的中心。评估镜头的稳定性。重点应放在任何囊膜侵犯或妥协的迹象上。这可能是先天性的、创伤性的或医源性的。这也适用于小带损失。任何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影响手术方法。对于严重损伤的患者,平坦部晶状体切除术可能是最安全的方法。
应进行扩张检查。这将有助于促进镜片的评估。同样重要的是视网膜和视神经的评估。这将有助于确定是否有其他疾病影响视力,以及白内障手术是否有益或是否需要其他治疗。

影像学研究
角膜地形图——这对于评估术前角膜散光很有用。散光管理的手术计划基于这些图像。
生物测量学(IOL 主控)- 测量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白到白和眼轴长度,并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B 扫描 - 在成熟白内障的情况下,会损害视网膜的视野。这允许对视网膜解剖结构进行总体评估。是否存在视网膜脱离或肿块?
镜面显微镜检查 - 可以在内皮功能障碍的情况下进行,以在手术前评估内皮。
在这种情况下,双眼的斜角膜散光小于1屈光度。这很好地证实了来自生物测量的角膜曲率测量。在这种情况下,角膜松弛切口可用于控制散光。患者选择放弃散光治疗。

自然历史
如果不及时治疗,白内障会导致进行性视力丧失和失明。

治疗选择
如果白内障在视觉上很显著,则治疗选择有限。为了恢复视力,必须进行手术干预。

在这种情况下治疗的理由
使用分而治之的超声乳化具有作为一种通用技术的优势,可用于所有程度和类型的白内障。
在致密、成熟的核硬化、悬带病变、晶状体半脱位或任何前段视野受限的情况下应特别考虑。

角膜地形图
(点击放大)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超声乳化联合后房人工晶状体摘除白内障


在的术后并发症
潜在的术后并发症包括以下情况:

角膜水肿
后弹力膜脱离
诱发散光
角膜伤口烧伤
伤口渗漏
上皮向下生长
中毒性前段综合征 (TASS)
术中虹膜松弛综合征(IFIS)
虹膜透析
循环透析
Urrets-Zavalia 综合征
眼压升高
恶性青光眼
保留镜片材料
包膜破裂
玻璃体脱垂
人工晶状体并发症(偏心和脱位、瞳孔俘获、包膜阻滞综合征、葡萄膜炎-青光眼-前房积血综合征、假晶状体大疱性角膜病、人工晶状体屈光度不正确、人工晶状体眩光、人工晶状体混浊)
前囊纤维化和包裹
后囊膜混浊
出血(球后麻醉的球后出血并发症、脉络膜上腔积液、排出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前房积血)
慢性术后葡萄膜炎
眼内炎
黄斑囊样水肿
视网膜光毒性
黄斑梗死
视网膜脱离

讨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白内障手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是由减少眼部手术创伤的进步运动推动的。现代白内障手术已经从大切口技术,如囊内白内障摘除术,到囊外白内障摘除术,再到现在的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手术已成为一种非常安全和成功的外科手术。多项大型研究表明,85.5-89% 的所有患者和 94.7-96% 的无术前眼部合并症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 20/40 或更高。 95%的患者对手术结果感到满意。然而,在囊切开术的可重复性、超声的使用及其对角膜内皮的影响以及囊并发症方面仍然存在挑战。随着显著术中并发症的风险降低,对视觉结果的期望不断提高。白内障手术和屈光手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因为结果是由正视眼的预期驱动的。

白内障手术继续从手动手术发展到技术驱动的技术。 1960 年代,医学博士查尔斯·凯尔曼(Charles Kelman)提出的超声乳化术是一个重大飞跃。到 1990 年代,超声乳化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白内障手术的标准。超声乳化术的改进继续改善结果并减少并发症。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是与白内障手术结合使用的最新技术。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潜在好处包括可重复的囊切开术、减少超声时间和可重复的角膜切口。已显示超声时间显著减少。飞秒激光也被证明可以提高囊切开术和角膜切口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角膜切口的再现性在散光控制的背景下特别有价值。这些特性的预期好处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并帮助实现更好的屈光效果。

随着白内障技术的改进,对术后快速恢复以及即刻屈光结果的期望也有所提高。改进的生物测定提高了白内障手术后结果的可预测性。术中像差测量在帮助提高人工晶状体选择的准确性方面是一项巨大的资产,尤其是在以前接受过角膜屈光手术的眼睛中。这种可预测性在考虑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和期望立即结果的屈光-白内障联合手术患者的屈光预期时至关重要。

适应老花眼的正视眼已成为许多患者的目标。虽然这项技术仍有成熟的空间,但目前的技术能够为许多患者实现这一目标。散光可以在手术时通过同轴手术、角膜松弛切口或复曲面人工晶状体进行管理。老花眼可以通过单眼、多焦点或可调节的人工晶状体进行管理。这些先进的人工晶状体使患者能够在大部分日常工作中无需使用眼镜矫正器就能更自由地发挥作用。 IOL 技术的进步将继续推动术后眼镜独立的需求。

参考资料:
Stein JD. Serious adverse events after cataract surgery. Curr Opin Ophthalmol. 2012;23(3):219-225. doi:10.1097/ICU.0b013e3283524068.
Lundström M, Barry P, Leite E, Stenevi U. 1998 European cataract outcome study: report from the European Cataract Outcome Study Group.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1;27(8):1176-1184. doi:10.1016/S0886-3350(01)00772-6.
Lum F, Schein O, Schachat AP, Abbott RL, Hoskins HD Jr, Steinberg EP. Initial two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the AAO National Eyecare Outcomes Network (NEON) cataract surgery database. Ophthalmology. 2000;107(4):691-697. doi:10.1016/S0161-6420(99)00184-0.
Jaycock P, Johnston RL, Taylor H, et al. The Cataract National Dataset electronic multi-centre audit of 55,567 operations: updating benchmark standards of ca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internationally. Eye (Lond). 2009;23(1):38-49. doi:10.1038/sj.eye.6703015.
Reddy KP, Kandulla J, Auffarth GU.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ens fragmentation and anterior capsulotomy versus the manual technique in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3;39(9):1297-1306. doi:10.1016/j.jcrs.2013.05.035.
Abell RG, Kerr NM, Vote BJ. Toward zero 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 using femtosecond laser pretreatment. Ophthalmology. 2013;120(5):942-948. doi:10.1016/j.ophtha.2012.11.045.
Hatch KM, Talamo JT.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 benefits and barriers. Curr Opin Ophthalmol. 2014;25(1):54-61. doi:10.1097/ICU.0000000000000013.
Roberts TV, Lawless M, Chan CCK, et al. Femtosecond laser cataract surgery: technology and clinical practice. Clin Exp Ophthalmol. 2013;41(2):180-186. doi:10.1111/j.1442-9071.2012.02851.x.
Ianchulev T, Hoffer KJ, Yoo SH, et al. Intraoperative refractive biometry for predicting intraocular lens power calculation after prior myopic refractive surgery. Ophthalmology. 2014;121(1):56-60. doi:10.1016/j.ophtha.2013.08.041.
Wang L, Misra M, Koch DD. Peripheral corneal relaxing incisions combined with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3;29(4):712-722. doi:10.1016/S0886-3350(02)01838-2.
Kaufmann C, Peter J, Ooi K, et al. Limbal relaxing incisions versus on-axis incisions to reduce corneal astigmatism at the time of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5;31(12):2261-2265. doi:10.1016/j.jcrs.2005.08.046.
Sheppard AL, Wolffsohn JS, Bhatt U, et al. Clinical outcomes after implantation of a new hydrophobic acrylic toric IOL during routine cataract surgery.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3;39(1):41-47. doi:10.1016/j.jcrs.2012.08.055.
Visser N, Bauer NJC, Nuijts RMMA. Toric intraocular lenses: Historical overview, patient selection, IOL calculation, surgical techniques, clinical outcomes, and complication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13;39(4):624-637. doi:10.1016/j.jcrs.2013.02.020.
Schmickler S, Bautista CP, Goes F, Shah S, Wolffsohn JS. 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multifocal aspheric diffractive intraocular lens. Br J Ophthalmol. 2013;97(12):1560-1564. doi:10.1136/bjophthalmol-2013-304010.
Cumming JS, Colvard DM, Dell SJ, et 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the Crystalens AT-45 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 results of 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linical trial.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2006;32(5):812-825. doi:10.1016/j.jcrs.2006.02.007.
Gimbel HV. Divide and conquer nucleofractis phacoemulsification: development and variations. J Cataract Refract Surg. 1991;17(3):281-291. doi:10.1016/S0886-3350(13)8082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