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用单针/双针带线【出售】-->外科训练模块总目录
0.5、1、2、3.5、5mm仿生血管仿生体 - 胸腹一体式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仿气腹/半球形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单端多孔折叠]腹腔镜模拟训练器
「训练教具器械汇总」管理员微信/QQ12087382[问题反馈]
开启左侧

[病历讨论] 基于证据的拇囊炎手术对当前和新兴概念和技术的批判性检查: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26 00: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基于证据的拇囊炎手术对当前和新兴概念和技术的批判性检查:10 基底开放和闭合楔形截骨术

背景

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CBWO)首先由Loison于1901年描述,并且克氏针在历史上用于固定[1]。关于闭合基底楔形骨凿的早期关注与第一跖骨缩短和第一跖骨抬高有关。班克斯等人。 (1997)在锯骨模型上进行了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并用数字卡尺测量了缩短量。平均缩短为1.1 mm,5度楔形,1.7 mm,10°楔形,2.5 mm,15°楔形。缩短量少于以前的报告。作者认为他们的测量结果比以前的报告更准确,因为放射学测量可能会误解背屈或跖屈作为缩短[2]。 Nyska等。 (2002)注意到在锯骨模型中进行了倾斜的8度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时缩短了2.0 mm,并且参考点是用3D数字化仪进行的。 8度楔形导致5°的跖骨间矫正[3]。缩短的数量可能取决于楔形的倾斜度,因为更倾斜的楔形导致更多的侧向骨切除。

关闭基部楔形截骨术的初步出版物允许立即承重。 Jeremin等人。 (1982)在24英尺处进行了CBWO,发现50%的患者有背屈畸形愈合。平均第一跖骨缩短在术后期间从1.76增加到4.58 [4]。 Resch等人。 (1989)描述了继发于背屈畸形的跖骨痛发生率为20%,而Wanivenhaus和Feldner-Busztin(1988)描述了CBWO后继发于背屈畸形愈合的跖骨痛的发生率为80%[5,6]。 Ruch(1982)描述了CBWO对不同术后方案的并发症发生率。螺钉固定术后3周或4周早期负重的CBWO患者愈伤组织形成率高,固定失败率高。在50例患者中,直到术后6周才开始承重,这些患者的愈伤组织形成和固定失败率较低(2%)[7]。早期研究中背屈畸形愈合率高可能是固定不足和早期负重的结果。舒伯特等人。 (1984)回顾了159英尺接受CBWO以确定术后第一跖骨抬高的发生率并确定与畸形愈合相关的因素。第一跖骨下倾角从术前的23.5°下降到术后的17.1°。双侧手术,没有铸造,以及克氏针或单丝线固定与首次跖骨抬高率较高有关。他们指出,93.7%的患者根据术后矢状位1-2跖骨间角度有第一节升高[8]。矢状面1-2跖骨间角缺乏对照组,可能高估了研究中背侧畸形愈合的真实发生率。谢里夫等人。 (1991)研究了使用干燥的第一跖骨进行拇趾外翻的五个截骨术的初始失败率。闭合基部楔形截骨术在所有固定类型中具有最低的失败率。单个克氏针,交叉克氏针和单皮质/ 多孔螺钉在低点都逐渐失效。失败的特点是截骨术的逐渐移位与术后期间出现的微小背屈畸形愈合一致。作者强调了非承重和石膏固定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CBWO [9]。

Trethowan于1923年描述了开放式基底楔形截骨术(OBWO)。自体移植被用于切除内侧隆起,并且截骨术的内侧铰链保持完整[10]。由于改进的固定选择,开口基部楔形截骨术已经普及。锁定板技术减少了与开放楔形骨移植相关的并发症,允许维持高结合率的矫正。已经报道了关于拇趾限制的初始问题,但是在文献中并不普遍。 Saragas(2009)发现术前和术后20个月X线片与2 mm和2.5 mm开放楔形板相比,跖骨长度平均增加2.3 mm [11]。 Wukich等。 (2009)观察了18例患者的术后X线片,并报告跖骨突出距离增加了2.6 mm [12]。韦斯特等人。 (2016)发现开放式楔形截骨术后跖骨突出距离没有变化[13]。这些结果的变化可能表明矢状面变化会影响X线片上第一跖骨长度的出现。 Budny等。

(2009)使用带有卡尺的锯骨模型来测量开口楔形截骨术后第一跖骨长度的差异。 2-6 mm开口楔的平均拉长从0.47到1.35 mm [14]。这项研究可以为OBWO后第一次跖骨延长提供最准确的测量,因为它不依赖于X光片。当患者出现短暂的第一跖骨并且外科医生想要保持或恢复长度时,OBWO是一种有用的手术。

还描述了第一楔形文字的开口楔形截骨术。 Jawish等人。 (2010年)进行了楔形文字的开放式楔形截骨术,报告无随访,患者满意度高,并且在7。7年的随访中在101英尺处进行了足够的矫正。他们确实注意到12例在跖骨 - 趾骨关节(MTPJ)患有新的骨关节炎,8例在第一次MPTJ时患有新的骨关节炎[15]。

推理与哲学

闭合基部楔形截骨术提供了对大的跖骨间(IM)角度的矫正,并且没有研究肩胛骨囊切除术的一些技术困难。 Lapidus囊肿切除术需要切除软骨下骨板,Johnson等人。 (2009)发现第一个跖骨状关节的刮除经常留下一层钙化软骨,可能作为骨性愈合的屏障[16]。从理论上讲,尽管尚未明确确定,但CBWO可能导致结节率低于Lapidus囊肿切除术的缩短。

跖骨长度可能在拇外翻的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 Lindbergh和Sulja(1972)以及D'Arcangelo等人。 (2010)发现第一跖骨长度与拇外翻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17,18]。 Hardy和Clapham(1951)以及Mancuso等人。 (2003)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拇趾外翻组的跖骨突出距离增加[19,20]。其他研究支持增加第一跖骨长度作为拇外翻病因的一个因素[21,22]。与CBWO相关的更保守的缩短可能有益于通过减少在第一MTPJ处发生的肌腱不平衡的张力来预防复发。患者在第一跖骨短的情况下出现拇外翻并不罕见。开口基底楔形截骨术可以恢复跖骨抛物线,而不需要缩短较小的跖骨截骨术[14]。缩短较小的跖骨截骨术并非没有并发症,因为它们改变了较小的跖趾关节内的内在肌肉和肌腱的关系,并且可能导致浮动的脚趾。 OBWO也适用于先前截骨术导致第一跖骨缩短的修复病例(图10.1)。

患者选择

患者选择闭合基部楔形或开口基部楔形截骨术是至关重要的。所有程序都有优点和缺点,必须考虑到个别患者。已经描述了CBWO用于青少年拇外翻。一些青少年拇外翻患者的近端关节角度(PASA)增加,CBWO可能进一步增加这些患者的PASA [23]。难以保持不负重的老年患者通常最适合采用允许早期负重的手术。作者在绝经后的女性中服用术前维生素D,并且在用基底截骨术矫正拇外翻之前治疗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

对高IM角度的患者进行基底切骨术,这些患者通常具有过度活动,但如果过度活动不严重,这一发现可能不是基底截骨术的禁忌症。拉什等人。 (2000)注意到7个心脏样本中的跖骨间角在使用卷扬机机构后发生了超运动性降低[24]。将第一跖骨头重新分布在籽骨上可允许足底腱膜防止内侧柱的塌陷。 Coughlin等。 (2004)使用Klaue装置测量第一趾节矢状运动的12个心脏标本在拇囊炎矫正前后采用新月体截骨术和远端软组织释放。在他们的研究中,平均IM角从12.9°减小到6.8°,导致第一趾节矢状面运动从11.0减少到5.2 mm [25]。为了重申他们的结果,Coughlin等人。 (2007)测量第一趾节运动在术前和术后122英尺接受近端新月体截骨术和远端软组织释放,平均随访27个月。平均IM角度从14.5°变为5.4°,第一mobility节活动度从7.2 mm减小到4.5 mm [26]。 Faber等人。 (2013)在长期随访中发现Hohmann截骨术和拇囊炎之间的复发没有差异,这些发现扩展到63例术前过度活动的患者[27]。相比之下,哈斯等人。 (2007年)发现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与11个月随访时的Lapidus关节融合术相比,更多的矫正失误,分别为2.55°和1.08°[28]。 Oravakangas等。 (2016年)对OBWO的5。8年随访进行了良好的矫正维持,并且他们没有感到过度运动对其结果产生不利影响[29]。

1.jpg
图10.1(a)用人字形囊腺切除术矫正不足后缩短第一趾节。 (b)使用开放式基底楔形截骨术修复拇外翻矫正,以恢复内侧柱的长度

跖骨内翻患者是另一组患者,可能会因为基底部骨切开术而受益于拇囊炎。 Okuda等。 (2009)指出,被确定为“圆形标志”的第一跖骨头内旋与复发相关[30]。与对照组相比,这种冠状面旋转在拇外翻患者中更常见。籽骨轴向视图显示术前内旋的程度,并且有一小部分患者的严重拇外翻没有跖骨内旋。 Kim等人。 (2015)发现87.3%的拇外翻患者的第一跖骨内旋超过15.8°。其余患者在他们的研究中首次发生小于15.8°的睑板内翻,这些患者可能不需要三面矫正。对照组在他们的研究中平均有13.8°的第一跖骨内旋[31]。假设发生内旋,第一跖骨头的内侧面不再由支骨装置支撑[32]。籽骨 - 位置可能通过支撑内侧第一跖骨头促进跖骨头内旋的减少,但这需要进一步研究。目前尚不清楚旋转矫正是否会减少内旋。这个理论尚未研究过,作者选择用三平面矫正来实现第一跖骨内旋的研究。

PASA的显著升高可能是CBWO和OBWO的另一个相对禁忌症。两个基底截骨术通过提供CORA远​​端第一跖骨的角度矫正来增加PASA。通过平移矫正IM角度的中轴和颅骨截骨术维持PASA矫正。 Paczesny等人。 (2009)发现在PASA升高的患者中CBWO后IM角的中期矫正不良。同一项研究发现,疤痕切骨术为PASA升高的患者提供了足够的IM角度中期矫正[33]。 Shurans等人。 (2009)注意到高术前PASA与OBWO复发之间存在关联[34]。 Iyer等。与之前的OBWO报告相比,(2015)具有更高的复发率。 17例(64.7%)患者中有11例复发,术后定义为负重X射线的拇外翻角度增加超过5度。升高的PASA在他们的研究中与复发有统计学意义[35]。

术前临床和影像学评估

术前X射线用于排除第一跖趾关节的关节间隙变窄或第一跖趾关节的断层,确定为足底间隙。关节间隙狭窄的患者在首次MTPJ关节固定术后具有更可预测的结果。在第一个跖趾关节处有缺陷的患者可以形成前足驱动的外翻,并且可以提供矫正。 Coughlin等。发现第一跖骨截骨术后拇外翻矫正后运动过度活动减少,但术后X线片上第一跖骨关节的计划焦油间隙几乎没有矫正。

另一个有用的X射线视图是籽骨轴向视图。在籽骨轴向视图中,在没有跖骨前突的情况下,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可以使用高1-2跖骨间(IM)角。籽骨轴向视图识别需要更积极的软组织平衡的显著的籽骨半脱位。籽骨轴向视图也排除了籽骨的退行性关节病。如果存在与第一跖骨头的籽骨关节的退行性关节病,则进行第一次MTPJ关节固定术。

在临床检查中,第一个跖骨状关节通过运动范围。严重的过度活动或运动范围的疼痛可能需要使用lapidus。如果出现术前角化过度,跖骨痛,跖骨应力较小的骨折或第二跖骨增厚,开口基底楔形截骨术或骶骨可以最有效地通过内侧柱恢复负重力。在足底板病理或跖骨痛的情况下,作者使用OBWO减轻第二条射线的负重力(图10.2)。如果第一跖骨关节的足底间隙,则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当拇趾外翻的逆行力随拇外翻矫正减少时,在横向平面上不减小的刚性第一跖骨关节不会提供额外的矫正。这些患者需要更积极的IM角度矫正,并且可能受益于近端矫正,例如基底截骨术。

手术技术

从第一跖骨 - 瘢痕关节到近端趾骨的基部直接在拇长伸肌(EHL)的内侧切开切口。内侧背侧皮神经鳍穿过拇长伸肌(EHL)肌腱,平均接近第一跖骨关节(范围0-41 mm)16 mm,切口近端可见切口太内侧了[36]。背侧静脉弓向近端缩回。在收回背侧静脉弓后,可以在EHL肌腱的内侧进行向下到骨的全厚度切口。骨膜反射仅限于预防第一跖骨的缺血性坏死。营养动脉在CBWO部位附近的骨的近端和中间三分之一的交界处进入第一跖骨的外侧面。注意不要用锯片过度穿透外侧皮质。 Chuckpaiwong和Korwutthikulransri(2013)描述了第一条跖骨间动脉的病程,可以通过基底骨质损伤[37]。他们描述了一个三角形安全区,第一个跖骨关节,第二跖骨的足底皮质,以及为安全区提供边界的跖间动脉。额外的软组织手术,如内侧囊肿和侧向释放,对第一跖骨的血流减少具有累积效应[38]。值得注意的是,缺血性坏死很少被报道为基底截骨术的并发症,并且更常被报道为远端跖骨截骨术的并发症。

2.jpg
图10.2(a)拇外翻存在时第二跖趾关节慢性足底板破裂。 (b)开放基底楔形截骨术用于增加通过内侧柱的负荷并在修复后卸载第二射线

在作者的实践中,如果IM角度与残余的籽骨位移充分减少,则执行横向释放。结合CBWO的侧向释放与改善矫正相关,但也增加了第一次跖趾关节僵硬[39]。 Kim等人。 [31]发现籽骨半脱位与较高的IM角相关[31]。在Okuda等人的一项研究中,实现个体骨移位与较低的复发率相关。 (2015年)。根据定义,籽骨半脱位需要内侧跖骨韧带的衰减[30]。当存在显著的籽骨半脱位时,作者进行外侧跖骨内韧带和内收肌腱的辅助侧向释放,内侧跖骨韧带和内侧副韧带的复合,以维持籽骨的重新定位,防止复发。对于软组织平衡,从腓骨籽骨的近端方面进行内收肌腱的释放。 Owens和Thordarson(2001)指出,当从内胚的远端方向进行内收肌释放时,内收肌腱不能与拇短屈肌分离[40]。内侧囊膜切除术在内侧跖骨韧带的远端进行。作者对内侧囊膜装置的重叠量保守,因为这可以减少运动范围并改变关节力学。作者不依靠内侧囊膜切除来实现作者的矫正。

闭合基部楔形截骨术垂直于足部的承重表面形成,以确保没有背侧或足底平移,并且通过截骨术进行矫正。轴引导件可用于确保锯切口垂直于承重表面。使用CBWO,内侧铰链充当旋转中心。 Laporta等。 (2015)描述了在近端睑板[41]中发生的拇外翻的畸形或旋转中心(CORA)的顶点[41]。内侧铰链越近,矫正越接近CORA,导致内侧平移畸形越少,PASA越少。 CBWO的内侧铰链标记在第一跖骨关节远端8-10mm处,以允许板固定。如果内侧铰链远端太远,则截骨术的矫正力降低。

闭合基部楔形截骨术可以倾斜或横向于第一骨 - 趾骨形成。需要进行权衡,因为更倾斜的切口为更大的骨接触区域留下更多的固定空间,而更横向的切割需要在给定的矫正角度下横向切除较少的骨切除而缩短。作者通过板固定对切口略微倾斜,以允许可变角度锁定螺钉被引导远离第一跖骨关节。在锯切之后,可以用减压钳闭合截骨术。如果需要增加校正,这允许外科医生评估矫正并进一步羽化外侧皮质。

近端斜向滑动闭合楔形截骨术(POSCOW)是CBWO的一种改进,其被开发用于维持第一跖骨的长度。截骨术的远端内侧平移通过矫正CORA远​​端的截骨术而抵消了平移畸形。提出该程序的作者注意到一个学习曲线,其序列中的初始患者发生了更多的并发症[42]。

与CBWO类似,OBWO垂直于承重表面进行成形,以防止矢状平面的畸形。侧向铰链用作旋转中心,并且更近侧的侧向铰链更靠近畸形的CORA。作者将侧向铰链保持在距离第一跖骨关节的8-10mm处。韩等人。 (2015)注意到第一跖骨头的横向OBWO与倾斜OBWO相比有更多的内侧平移[43]。在他们的研究中,横向OBWO的侧向铰链似乎在第一跖骨上更远端,从而赋予更大的内侧平移。假设使用相同的侧向铰链,对于给定的矫正角度,更倾斜的OBWO需要更多的骨骼,并且可以提供更大的第一跖骨延长。

固定选项

两个螺钉可用于固定在CBWO中,其具有垂直于截骨术的压紧螺钉和垂直于第一跖骨的锚钉。关于应首先插入哪个螺钉,有不同的建议。作者倾向于首先插入压缩拉力螺钉,因为压缩是垂直的,并且在初始螺钉插入时不太可能取代截骨术。第二个插入近端锚钉。如果购买的螺钉较差,2.7 mm皮质螺钉允许使用较大的螺钉进行修正。菲林格等人。 (1998)装载锯骨模型未能比较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和新月体截骨术的固定强度。锯骨模型的使用是该研究的一个弱点。 CBWO的故障负荷为39.6 N,一个2.7 mm螺钉,43.1 N,两个2.7 mm螺钉。新月形截骨术使用一个4.3 mm螺钉承受67.7 N的失败负荷。截骨术均未达到控制模型失败的25%负荷,表明螺钉固定截骨术固有的弱点[44]。 Landsman和Vogler(1992)的生物力学测试认为,螺钉固定为CBWO提供了不充分的初始稳定性[45]。史密斯等人。 (2014)审查了40个生物力学测试骨骼的加载失败。 20个骨头有一个倾斜的CBWO固定有两个2.7毫米皮质螺钉,20个骨头有一个倾斜的CBWO固定有一个四孔锁定板。板构造的平均失效载荷显著大于螺旋构造的平均失效载荷,分别为190.0±70 N和110.3±20.3 N [46]。在双平面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的固定中也测试了具有两孔三分之一管状板的足底板固定。在10个匹配的尸体足中测试负荷至失败,并与用于新月体截骨术的4.0mm松质骨螺钉固定进行比较。关闭基底楔形截骨术的足底钢板固定加重至失败率明显高于127.2±81.9 N对44.9±43.3 N [47]。

3.jpg
图10.3(a)具有正跖骨突出距离的少年拇外翻。 (b)通过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和内侧锁定钢板固定矫正拇外翻(Radiographs由Douglas Blacklidge和Scott Hoffman提供)

与用于闭合基部截骨术的两个螺钉固定构造相比,锁定板提供更大的稳定性。作者更喜欢钢板固定,因为锁定板可以抵消弯曲和剪切力,这可能会降低背侧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图10.3)。锁定板允许进行更横向的骨凿,这需要更少的骨切除以进行矫正。如果缩短不太重要,除了锁定板之外,更倾斜的截骨术可以允许拉力螺钉固定。 L型或T型板在近端提供至少两个固定点,在远端提供至少2个固定点(图10.3)。 Randhawa和Pepper(2009)描述了与L型钢板固定相关的不同楔形尺寸的修正程度。 3.5毫米楔形板提供8.0°的平均校正。 4.0 mm楔形板提供9.0°的平均校正。 5.0 mm楔形板的平均修正值为14.9°[48]。来自该研究的数据允许外科医生在术前测量角度并在术中决定初始板应用。重要的是要记住,除了移植物的大小之外,校正量还取决于侧向铰链的位置和截骨的倾斜度。

术后注意事项

CBWO的螺钉固定需要延长非承重。患者在后夹板中制成非承重10天,然后在短腿模型中不承重,直到从手术之日起6周。 CAM护套中的承重会持续3周。患者可以在8周时间内从事久坐不动的工作,在11-12周时可以从事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通过用于闭合或打开楔形截骨的板固定,患者在后夹板中制成非承重10天,然后在CAM靴中承受足跟承重另外4周。患者可以在6周时恢复工作以进行久坐不动的工作,并在10周时恢复工作以进行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当患者不再在短腿模型中进行免疫治疗时,患者开始第一个MTPJ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范围。

并发症

近端第一跖骨截骨术的荟萃分析确定了62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在近端截骨术中,需要修复的三种最常见的主要并发症是拇内翻(4.3%),复发(3.5%)和背屈畸形愈合(2.5%)。被定义为可能需要修复的并发症的主要并发症在该研究中的发生率为12.8%。使用锁定钢板固定减少了主要并发症(5.5%)。闭合楔形截骨术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5.67%±3.22,开放式楔形截骨术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10。近端新月体截骨术(11.69%±2.86)和近端人字形截骨术(6.05%±1.62)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49]。

背侧畸形愈合是与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相关的显著并发症。近端跖骨截骨术提供了更大的杠杆臂,可以承受高负重力,从而对截骨术起作用。较小的跖骨痛和拇趾外限是与这种并发症相关的常见后遗症。与CBWO相关的背侧畸形愈合的发生率有很多种,其变化可能与固定强度和负重状态有关。

Lagaay等。 (2008)评估了多个外科医生在大型医疗保健系统中复发性拇外翻和拇内翻的再手术率。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34例)的再手术率高于Lapidus囊肿切除术(342例)或Austin囊肿切除术(270例),分别为8.82%和8.19%,而5.56%。当仅考虑过度矫正或矫正不足的情况时,再手术率的差异更为明显,分别为5.88%和3.21%对比3.33%[50]。该研究的局限性在于CBWO患者的样本量较小。闭合基部楔形截骨术可能更容易发生矫正不足或过度矫正,因为难以去除精确数量的骨骼以实现所需的矫正,并且大多数外科医生不会转换截骨术以补偿不精确的楔形切除术。

Day等。 (2011)评估了CBWO后钢板固定和即刻负重的缩短和并发症发生率。最终随访时第一跖骨背屈的平均增加为1.3°。 70名患者中有7名患有术后跖骨痛。所有患者都有七次硬件失败,这与骨性愈合没有影响[51]。术后跖骨痛的发生率优于其他支持使用钢板固定的CBWO研究。开口基部楔形截骨术具有继发于延长内侧柱的独特并发症。有趣的是,作者注意到手术后拇内翻和拇趾限制率增加。拇内翻可能是术后PASA过多的结果(图10.4)。 Wukich等。 (2009)指出,他的系列中的所有18英尺都在OBWO后减少了第一跖趾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刚度[12]。 Iyer等。 (2015年)发现17例患者中有6例在第一次MTPJ时疼痛,其中3例患者在最终随访时有1级关节炎的影像学证据[35]。其他大型系列没有注意到第一次MPTJ关节炎的证据。 Saragas(2009)拥有OBWO最大的系列。在64英尺处,有5例(7.8%)拇拇外翻,2例复发性拇外翻(3.1%)和1例不愈合(1.6%)[11]。

开口楔形板为OBWO提供了稳定性和高结合率,增加了近年来的流程。史密斯等人。 (2009)报道了15例接受非锁定开口楔形板治疗的患者中的4例骨不连。 32名患者使用锁定开口楔形板未报告骨折[52]。作者已经看到一个延迟联合跟随OBWO锁定钢板固定(图10.5)。

关闭或打开基部楔形截骨术的缺点是修复可能是困难的。畸形愈合的切除在切除的骨和第一跖骨关节之间留下小骨。更强大的固定会导致平移畸形,进一步增加了修订的难度。

4.jpg
图10.4拇指内翻开放基底楔形截骨术。 侧向铰链距离第一跖骨关节太远,并且太大的基于内侧的楔形导致PASA显著升高与拇内翻

5.jpg
图10.5开放式基底楔形截骨术后采用锁定钢板固定的延迟愈合通常需要进行修复手术,并且几乎没有留下近端固定的骨骼。基底节骨切除术不在CORA和循证结果中进行

绝大多数关于基底骨性骨关节炎的研究是4级研究。最近关于闭合基底楔形截骨术的研究很少,而关于CBWO的较早研究并未采用一致的结果测量。 AOFAS评分是拇外翻手术后最常报告的结果测量,允许比较数据。有人担心AOFAS评分对于拇外翻手术无效或相关[53]。少数对照研究之一评估了Austin囊肿切除术与CBWO之间的结果。比较了接受Austin囊肿切除术的37英尺和接受基底楔形截骨术的16英尺之间的结果。平均年龄是一个混杂的变量,因为它分别在Austin 拇囊炎切除术和CBWO之间有所不同,分别为58岁和39岁。两组的总体满意度相似,高比例的患者对Austin和CBWO非常满意,分别为70%和69%。平均随访43个月时CBWO的放射学评估和18个月平均随访时的奥斯汀拇囊炎切除术显示,奥斯汀的CBWO术后IM角度分别为4.2°和9.3°。

第一次跖骨下垂与最终随访时的Austin囊肿切除术相同,并且最终随访时CBWO下降了1.1°[54]。另一项比较研究评估了疤痕切骨术和CBWO。该回顾性研究至少在两组中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接受瘢痕切骨术的患者在最终随访时的AOFAS评分较高,尽管这没有达到显著性,79.1±18对72.7±16.8(p = 0.123)。作者认为,对于术前PASA较高的患者,CBWO不良结果是继发于矫正和再次发生CBWO。作者假设,排除术前PASA高的患者后,近端跖骨截骨术可能会改善预后[33]。相反,Trnka等人。 CBWO长期随访(10-22岁)60英尺,平均AOFAS为88.8(表10.1)[55]。在Trnka等人的研究中,年龄是两项研究与患者之间的一个混淆变量。在手术时年龄要小得多,30岁对51岁。

最近的许多研究报道了开放式楔形截骨术后的术前和术后AOFAS评分(表10.1)。 Saragas等。 (2009年)报告了OBWO患者1-1.5岁,64例患者中有32例进行了额外的皮肤截骨术。 IM角度从15°减小到9°,AOFAS分数从51增加到87 [11]。

Oravakangas等。 (2016)报告了31例可用于中期随访5。8年的患者中的20例。平均IM角度从17°降至10°,AOFAS评分从52分提高至84分,其中2例患者需要复发[29]。 Wukich等。 (2009年)有18个OBWO程序的类似结果。 IM角度从16增加到7.5,AOFAS评分从术前的50.9提高到术后平均11个月后的81.8 [13]。韦斯特等人。 (2016)发现新月体截骨术与开放式楔形截骨术在12个月随访期间AOFAS评分和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随着新月体截骨术,AOFAS评分从59.3分提高到81.5分,OBWO从61.8分提高到84.8分。 IM角度校正为新月形6.4°,OBWO校正6.3°[14]。

在基底截骨术后,矫正量是一个问题。 Schuh等人对62项研究的荟萃分析。 (2013)发现CBWO在14项研究中平均提供了7.2°的校正。 CBWO提供的校正平均低于其他基底截骨术提供的校正。 OBWO,新月形截骨术和近端人字形截骨术平均IM角度矫正8.2°。 Ludloff截骨术的IM角度校正平均为9.2°[50]。 Resch等人。 (1989)在CBWO之后只有3°的IM角度校正[5]。最近三项关于OBWO的研究发现与以前的研究相比校正较少(表10.2)。在一些研究中不充分的校正或校正的丢失可能是保持内侧铰链太远的结果,因为这会在CORA远​​端矫正时产生平移畸形。修正不是CBWO或OBWO固有的,是技术规划,执行或患者选择错误的结果。

许多研究支持CBWO和OBWO的使用,在短期随访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两种手术都有学习曲线,重要的是要记住截骨术的位置会影响矫正度。令人满意的结果还取决于合理的患者选择。第一跖骨和升高的PASA的冠状面旋前可能对基底楔形截骨结果产生不利影响。 OBWO后,跖骨前突出距离可能会增加并发症。

参考:Evidence-Based Bunion Surgery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Current and Emerging Concepts and Techniqu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丁香叶与你快乐分享

微信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服务时间:8:30-21:30

站长微信/QQ

← 微信/微信群

← QQ

Copyright © 2013-2025 丁香叶 Powered by dxye.com  手机版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