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概要
介绍
以前没有报道使用来自一位数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并且该技术引起了对供体手指发病率的担忧。在本文中,作者报道了一组从中指采集的双交叉指甲皮瓣,以重建相邻指数或无名指的大缺陷;重点是记录捐献者中指的发病率。
方法
共回顾性分析了4例双交叉指环皮瓣。记录人口统计学数据,手术和术后并发症。还记录了供体中指发病率(僵硬,疼痛的神经瘤,皮肤移植物不稳定,冷不耐受和美容问题)。
结果
所有患者都是年轻的男性工业工人。两名患者接受了去上皮化的交叉指甲皮瓣重建,另外两名患者接受了经典的交叉指甲皮瓣。没有发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注意到远端指间关节处的轻度僵硬。没有疼痛的神经瘤和一个供体部位在皮肤移植部位偶尔出现水疱。两名电烧伤患者出现轻度不耐受。所有患者均注意到皮肤移植物的色素沉着过度。
结论
作者的文章介绍了利用中指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重建相邻指数或无名指的大背侧或掌侧缺损的技术。该研究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易于执行。结果记录了可接受的供体手指发病率。
关键词:交叉指甲皮瓣,并发症,供体部位发病率
1.简介
数十年前已经描述了交叉指状皮瓣[1]并且是重建中小型指缺陷的公认方法[2]。交叉指襟有几个优点,例如易于解剖,简单和可靠的血液供应。此外,可以使用皮瓣的若干修改来适应缺陷,例如使用神经支配(感觉)交叉手指皮瓣进行指尖重建[[3],[4]]。然而,交叉指瓣也有缺点,例如需要两个阶段和供体手指发病[[5],[6]]。为了减少供体部位的发病率,通常从供体手指的背侧(而不是手掌方面)采集交叉手指皮瓣,避免指间和掌指关节上的皮肤。
以前的作者报告使用交叉指皮瓣每个指使用一个供体部位。皮瓣通常设计在远端和近端指间关节之间的背部皮肤上或近端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之间的区域。远端指间关节远端的区域很少使用,它的尺寸很小,也因为它靠近甲床。由于中指的相对尺寸,大指数或无名指缺陷可能被来自中指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覆盖。在文献中没有报道使用来自单个供体数字的两个供体位点。作者报告了一系列4个案例,重点是捐赠者的指发病率。案例系列符合过程指南[7]。
2.患者和方法
该研究在一家拥有大量工业事故患者的医院进行。目前的回顾性研究得到了医院研究委员会的批准。在过去12年(2006-2017,包括在内)中,通过从中指采集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重建了四个大指数或无名指缺陷的病例。
2.1.手术技术和术后康复
双上皮化交叉指甲皮瓣用于重建大背侧指缺损。皮瓣标记在中指的中指骨和近指骨的背侧;保留近端指间关节上的皮肤。在与缺损相邻的一侧,皮瓣标记有它们的基部(即它们的血液供应)。首先,使用10叶片将标记的皮瓣去上皮。小心地进行去上皮化以保持真皮。一旦完成去上皮化,就将翼片抬起,保留在供体中指上的伸肌装置上的腱周组织。然后将两个皮瓣翻转并缝合到缺陷的边缘;皮瓣的真皮侧面直接覆盖缺损。最后,受体手指中的皮瓣的暴露的皮下侧以及供体中指中的暴露的皮瓣被分层厚度的皮肤移植物覆盖。皮肤移植物用湿纱布覆盖。供体和受体手指的好友编带完成敷料。没有使用夹板,患者在术后第一天开始主动操作所有手指
双经典交叉指状皮瓣用于重建大的掌侧指缺陷。该技术和术后康复与上述去上皮皮瓣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皮瓣没有去上皮化。因此,皮肤移植物仅需要覆盖供体缺陷。
2.2。数据采集
收集以下数据:年龄,性别,损伤机制,指/无名指缺损部位,并发损伤,手术时间,中指供体部位,所用交叉指状皮瓣类型,皮肤移植物类型使用,皮瓣分割时间,术后并发症和随访时间。
在最后的随访中,记录了供体和受伤手指的总运动范围。此外,作者记录了供体手指的病态,如疼痛性神经瘤,皮肤移植物不稳定和冷不耐受。最后,记录了任何报告的美容问题。
3.结果
表4显示了四名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所有患者均为年轻(26-32岁)男性工业工人,并且右手占优势。两名患者(病例#1和病例2)具有背侧指缺陷(一个在无名指中,一个在食指中),另外两个患者(病例#3和4)具有掌侧指缺陷(均在食指中)。每个缺陷的覆盖范围需要来自相邻中指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在所有病例中均使用分层厚度的皮肤移植物,并在17-18天后进行皮瓣分割。这个皮瓣分割期并不特定于双交叉手指皮瓣(资深作者也在同一时期划分单个皮瓣)。没有发现术后并发症(如出血,感染,皮肤移植物丢失,皮瓣裂开或复杂的局部疼痛综合征)。随访时间为7至10个月(表1)。
表格1
4名患有大指数或无名指缺损的患者的数据用从相邻中指采集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重建。
M =男性,
PIPJ =近端指间关节,
DIPJ =远端指间关节,
MPJ =掌指关节,
STSG =分裂厚度皮肤移植物
最终随后的供体和受体手指的运动范围显示在表2中。特别强调记录供体中指运动范围。所有供体手指在掌指关节和近端指间关节处都有完整的运动范围。然而,在所有情况下,在远端指间关节处注意到不同程度的刚度(见表2),其中屈曲弧度损失(即没有屈曲挛缩)。没有患者抱怨疼痛的神经瘤(在横断的背部感觉神经的部位)。一名患者的一个供体部位偶尔会出现皮肤移植物起泡。两名患有电烧伤的患者(均有一条指动脉血栓形成)抱怨供者和受体手指均轻度感冒不耐受。尽管外科医生报告了所有皮肤移植物的色素沉着过度,但只有两名患者因为这种色素沉着过度而出现美容问题。所有患者对结果感到满意,并在受伤后平均8周(范围7-9周)后恢复原状。两个示范性实例显示在图1,图2(分别为案例#1和3)中。
图.1
案例#1(表1)。
A)无名指中的缺陷。
B)大的无名指缺损被来自中指的两个去上皮的交叉指状皮瓣覆盖。 供体和受体手指都覆盖有分层厚度的皮肤移植物。
C)8个月时愈合的伤口。 注意分层厚度皮肤移植物的色素沉着过度。
D)8个月的运动范围。
图2
案例#3(表1)。
A)受伤后3天送医院时的电烧伤
B)清创。 注意食指的血栓形成的尺骨指动脉。
C)在17天(在皮瓣分割之前)从中指痊愈的双经典交叉手指皮瓣。
D)在17天时在供体中指处愈合的分层厚度皮肤移植物。
E)食指在7个月时愈合皮瓣。
F)7个月时中指愈合的供体部位。
表2
供体和受体手指的运动范围以及4名患者的供体中指发病率(根据表1编号为1-4)。
TAM =掌指关节和两个指间关节的总有效运动(平均正常TAM为275°:MPJ为90°,PIPJ为110°,DIPJ为75°)。
DIPJ =远端指间关节。
4.讨论
本文介绍了使用来自一个供体手指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作者还展示了这种双交叉手指皮瓣手术的最常见适应症:涉及食指或无名指的大背侧或掌侧皮肤缺损。无名指也比相邻的小指长。因此,来自无名指的双十字指状皮瓣也可用于大的小手指缺陷。
该文献仅记录了采集单个交叉指状皮瓣后的供体手指发病率。 Koch等[6]报道了23例接受单指交叉皮瓣的患者的供体手指发病率:68%的轻度僵硬,30%的显著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3),皮肤移植不稳定占13%,冷不耐受30%的患者。 Paterson等[5]指出,年龄超过40岁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僵硬。两位作者[[5],[6]]都指出,与全厚度移植物相比,使用分层厚度移植物时,移植供体手指的美容效果更差。在作者的系列中使用了分裂移植物,因为作者认为分离移植物的“取出”会更好,尤其是作者术后早期操作手指。
虽然作者的系列很小,但作者记录了年轻产业工人采集两个交叉指甲皮瓣后可接受的供体中指发病率。刚度是轻微的并且限于远端指间关节的屈曲弧。重要的是要强调供体中指缺乏严重僵硬可能与若干因素有关,如年轻年龄,患者动机,无并发骨性创伤,术后早期操作和早期皮瓣分裂。疼痛不是问题,只有一个供体部位偶尔会出现皮肤移植不稳定。在两名电烧伤患者中观察到轻度冷不耐受,这可能与损伤的性质和指动脉的并发血栓形成有关。作者受伤的工业工人是非白种人,因此预计分层厚度皮肤移植物的色素沉着过度。这种美容供体手指发病率在年轻女性中将更受关注。在手术前,应向所有非高加索人患者提及皮肤移植物的色素沉着过度;如果有美容问题,可能会提供其他重建方案,如背掌骨瓣,腹股沟皮瓣和“迷你”游离皮瓣[[8],[9]]。
5.结论
作者的文章介绍了利用中指的两个交叉指状皮瓣重建相邻指数或无名指的大背侧或掌侧缺损的技术。该研究表明该技术是可行的并且易于执行。结果记录了可接受的供体手指发病率。
参考:
Double cross finger flaps from the middle to the index or ring finger: A case series of 4 patients with an emphasis on donor finger morbidity
1. Cronin T.D. The cross finger flap: a new method of repair. Am. Surg. 1951;17:419–425. [PubMed] [Google Scholar]
2. Al-Qattan M.M. De-epithelialized cross-finger flaps versus adipofascial turnover flap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small complex dorsal digital defe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J. Hand Surg. Am. 2005;30:549–557. [PubMed] [Google Scholar]
3. Chen C., Tang P., Zhang L., Wang B. Treatment of fingertip degloving injury using the bilaterally innervated sensory cross-finger flap. Ann. Plast. Surg. 2014;73:645–651. [PubMed] [Google Scholar]
4. Lassner F., Becker M., Berger A., Pallua N. Sensory reconstruction of the fingertip using the bilaterally innervated sensory cross finger flap. Plast. Reconsr. Surg. 2002;109:988–993. [PubMed] [Google Scholar]
5. Paterson P., Titley O.G., Nancarrow J.D. Donor finger morbidity in cross-finger flaps. Injury. 2003;31:215–218. [PubMed] [Google Scholar]
6. Koch H., Kielnhofer A., Hubmer M., Scharnagl E. Donor site morbidity in cross-finger flaps. Br. J. Plast. Surg. 2005;58:1131–1135. [PubMed] [Google Scholar]
7. Agha R.A., Fowler A.J., Rajmohan S., Barai I. Orgill DP for the PROCESS Group. Preferred reporting of case series in surgery; the PROCESS guidelines. Int. J. Surg. 2016;36:319–323. [PubMed] [Google Scholar]
8. Keramidas E., Rodopoulou S., Metaxotos N. Reverse dorsal digital inter-commissural flaps used for digital reconstruction. Br. J. Plast. Surg. 2004;57:61–65. [PubMed] [Google Scholar]
9. Al-Qattan M.M., Al-Qattan A.M. Defining the indications of pedicled groin and abdominal flaps in hand reconstruction in the current microsurgery era. J. Hand Surg. Am. 2016;41:917–927. [PubMed] [Google Schol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