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概要
背景和目标:
单孔腹腔镜手术(SPLS)在妇科领域很受欢迎,因为它侵入性较小并且留下较小的瘢痕。然而,由于通过小开口进行的密集程序,脐部的术后形状经常变形。在本报告中,作者描述了一种在SPLS中形成令人满意的脐部的技术。
方法:
从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32名患者由一名妇科外科医生接受SPLS治疗。 A组(14例)接受常规脐部闭合,B组(18例)行绗缝缝合技术。每个组的脐带形状由整形外科医生评估,患者的满意度也是如此。手术后立即进行评估,之后每月进行6个月的评估。
结果:
A组术后脐部形态表现为凹陷丧失,中央垂直线消失,组织不规则凸起等特征,而B组的形状与天然脐部相似,并保持其凹陷和垂直线。术后即刻整形外科医生评估的平均得分为A组10.4,B组15.1。术后6个月获得的最终得分分别为15.2和17.8。术后即刻患者满意度评分为A组4.9分,B组7.3分。术后6个月评分逐渐增加,分别为8.1和9.2。
结论:
在SPLS伤口闭合期间进行绗缝缝合对于制作理想的脐部并确保患者满意度是有效的。
关键词:绗缝缝合,单孔腹腔镜手术,脐部成形术
介绍
单孔腹腔镜手术(SPLS)目前是妇科手术中的一种流行选择。它允许手术侵入性较小并提供美容优势,因为只留下一个小疤痕。这种疤痕明显短于经典剖腹手术,并且通常隐藏在脐部内,因为单个套管针的入口是通过脐部进行的.1,-3这种美容优势对妇科病人很有吸引力,特别是对年轻女性而言,对SPLS的需求正在增加.4,-6
虽然疤痕很小,但患者经常在手术后抱怨脐部的形状。脐部的术后即刻形状并不理想。通过脐内的小开口进行强化手术,并且脐部的形状通常在手术后变形。通常,凹陷的垂直线消失,并且在切口线周围观察到不规则凸起的组织。这些是引起不满的主要特征。
为了从SPLS获得更高级的结果,外科医生不应忽视脐部的术后形状。在这里,作者介绍了作者在SPLS期间通过绗缝缝合技术制作理想脐的经验。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是根据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进行的。本研究经汉阳大学古里医院机构审查委员会批准。从2016年3月到2017年4月,32名妇科患者由一名妇科外科医生接受SPLS治疗。手术后,整形外科医生评估了脐的形状。手术后立即进行评估,之后每个月进行6个月的评估。同时评估患者对脐部形状的满意度。通过脐部进行过手术的患者被排除在本研究之外,拒绝接受随访的患者也被排除在外。
将患者分为2组:A组和B组。两组均以相同方式进行妇科手术。通过脐管的垂直切口插入单个端口,并进行腹腔镜手术。脐部切口长度患者无差异。当必须通过脐切口提取大样本时,在提取之前样本总是被粉碎。在手术结束时缝合脐部切口部位时,A组以经典方式进行伤口闭合;筋膜和皮下组织均以逐层方式用简单的间断缝合线封闭,并且用局部粘合剂(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Dermabond; Ethicon,Inc.,Somerville,NJ,USA)封闭皮肤。
B组采用新的缝合技术进行伤口闭合。用简单的缝合线闭合筋膜后,用绗缝缝合线封闭皮下层(图1)。将绗缝缝合线(2-0 polyglactin,Vicryl; Ethicon,Inc。)置于皮下皮瓣中,然后穿过下面的筋膜以形成自然凹陷。绗缝以4点缝合以头 - 尾 - 方式进行,并且最大的头侧点固定在筋膜上,在头部方向上高5mm处形成T形边缘。绗缝后,用局部粘合剂(2-辛基氰基丙烯酸酯(Dermabond; Ethicon,Inc。))封闭皮肤。作为伤口上的压缩敷料,网状薄纱(醋酸氯己定涂层网,Bactigras; Smith&Nephew,伦敦,英国)被弄皱并适应了下陷。
图1
绗缝缝合技术。将缝合线置于皮下皮瓣和下面的筋膜之间。 (A)最头侧的点固定在头部方向上方5mm处的筋膜上,形成T形边缘。 (B)以头部至尾部的方式用4个缝合点进行绗缝,以形成自然凹陷。
脐形状的结果由单个整形外科医生评估,并根据患者自身的满意度进行评估。整形外科医生使用20分制评分脐部的形状,其中20分对应于理想的脐部。该量表包括5个不同的美学方面:整体美学,形状,疤痕,深度和自然外观。整形外科医生对闭合方法的选择不知情,并且对每位患者的照片进行评估。照片以随机顺序显示,以减少偏倚的机会。通过对问卷的回答评估患者的满意度,其中10分的得分对应于最高满意度。
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ver。软件对两组之间的变量差异进行统计分析。 20.0(IBM Corp.,Armonk,NY,USA)。 P <.05的差异被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32例中,A组14例,经典手术,B组18例,均接受新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和BMI以及手术时间在表1中给出。每组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为24.3(范围,18.2-30.1)和23.9(范围,14.6-31.8 kg / m2)kg / m2 。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没有差异,分别为85.8(范围,84-94)和86.1(范围,70-100)分钟(表1)。在任一组中均未观察到伤口问题,例如脐内裂开或感染。
表格1
患者的人口统计学
A组与B组,通过* 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 BMI,体重指数。
然而,各组之间的术后脐带形状明显不同。 A组的典型脐部形状包括以下3个特征:凹陷的消失,中央垂直线的消失和不规则凸出的组织(图2)。 整体形状呈现出“花椰菜”的外观。 相比之下,B组的典型脐部形状与天然脐形相似,凹陷和中央垂直线保持不变(图3)。
图2
一名23岁的患者接受了单孔腹腔镜右侧输卵管切除术治疗异位妊娠,并采用常规方法闭合伤口。 (A)手术后立即脐部。 (B)手术后6个月的脐部。
图3
一名15岁的患者接受了单孔腹腔镜右卵巢囊肿切除术,并采用绗缝缝合技术闭合伤口。 (A)手术后立即脐部。 (B)手术后6个月的脐部。
术后即刻整形外科医生评价的平均评分为A组10.4,B组15.1。平均评分逐渐增加,术后6个月获得的最终评分分别为15.2和17.8。 在每个随访期间,B组的平均得分显著较高(P <.05)。 在6个月期间,A组评估评分增加4.8,而B组评估评分增加2.7。术后即刻评估两组间评分为4.7分,术后6个月评分差异为2.6分(表2,图4)。
表2
整形外科医生术后脐部形态评分的平均分数
根据Mann-Whitney检验,最高得分为20. P <.05,A组与B组均为所有月份的得分。
图4
整形外科医生对术后脐带形状评估的平均分数。 (A)每个随访期间两组的平均分数。 (B)每个随访期间两组之间的得分差距。
术后即刻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A组为4.9,B组为7.3。 手术后6个月,分数逐渐增加,分别为8.1和9.2。 在每个随访期间,B组的平均得分显著较高(P <.05)。 A组的得分增加了3.2,而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B组的得分增加了1.9。 两组之间的评分差异在术后即刻为2.4,在术后6个月为1.1(表3,图5)。
表3
患者对术后脐部形状满意度的平均得分
根据Mann-Whitney检验,最大满意度得分为10. P <.05,A组与B组均为所有月份的得分。
图5。
患者对术后脐部形状满意度的平均得分。 (A)每个随访期间两组的平均分数。 (B)每个随访期间两组之间的得分差距。
讨论
腹腔镜手术已被证明在治疗良性妇科疾病方面具有许多优势.1此外,妇科外科医生一直致力于减少端口的大小和数量,以确保微创手术。腹腔镜设备和外科技术的最新发展导致了在妇科手术中使用单个腹部切口的挑战.2妇科SPLS已成为多端口腹腔镜手术的合理替代方案,并且与可比较的组织损伤相关,更好的美容,更少术后疼痛和恢复期较短.3在这些优势中,SPLS最明显的好处可能是美容改善,因为它是通过隐藏的脐带切口进行的.4,5因为疤痕可能有心理后果,术后瘢痕美容是一种女性特别是年轻女性的关注点.6,-8
尽管SPLS具有先进的美容效果,但它无法避免脐带形状的术后扭曲。通过小脐切口的多个器械之间的相互作用经常导致脐部的软组织损伤,导致术后扭曲。由于患者现在有严格的标准,这种扭曲常常导致患者抱怨,甚至可能产生心理后果。9
理想的脐部有适当的对称凹陷。它是一个T形或垂直形的脐带,具有优质的罩或架.10,-16通常,SPLS后失真的脐带​失去了理想的特征。随着中心的垂直切口线变形,脐部失去对称性.17切口线周围的皮肤组织被器械浸软,脐部内出现不规则的凸出区域。总体而言,脐部有花椰菜外观,缺乏抑郁症。在作者研究期间的早期病例中,作者在关闭切口线时​​执行了经典程序。这些病例的术后脐部显示出这种典型的外观,并将病例分类为A组。
在经历了不令人满意的结果后,作者决定采用新技术,接受新手术的后续病例的患者被归类为B组。为了克服术后扭曲,在伤口闭合期间需要在切口部位缝合绗缝.8, 18.19将皮瓣固定在下面的筋膜上,在脐中心提供凹陷的垂直线,而没有绗缝缝合的传统伤口闭合手术不能保证直的垂直线和脐内有明确的凹陷。由于中心线直接固定在下面的筋膜上,切口线周围的组织不会凸出。在进行绗缝缝合时,4点固定是合适的,因为切口部位不是很长。最头侧的穴位应固定在头侧方向上5 mm处的筋膜上,以便在凹陷的头侧部分形成悬崖状外观。由于头部凹陷呈崖状,尾部逐渐升高,脐部内的整个凹陷变为T形.14,20为保持手术后脐部的理想特征,应采用温和的压迫敷料。适用于中央凹陷.6,10,14
整形外科医生评估脐带形状的结果在接受绗缝缝合的患者组的每个随访点都是优越的。在术后即刻阶段,两组之间的平均得分差异非常大,但在术后晚期逐渐下降。然而,即使在手术后6个月,也存在明显的差距,这是成熟瘢痕形成的终点。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均显示脐带形状有所改善,但最终结果在使用新技术治疗的组中也更优越。患者的满意度也表现出类似的模式。这意味着绗缝缝合的新技术为术后脐部形状提供了更好的结果,特别是在术后即刻阶段,并且在术后早期导致较少的抱怨。由于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没有差异,新技术是获得理想结果和减少患者投诉的有效方法。
总之,在脐部切口部位闭合期间使用绗缝缝合是SPLS的有效方法。它提供了更好的美容效果,同时保持了传统外科手术的功能优势。由于可以在没有额外手术时间的情况下获得理想的脐带形状,绗缝缝合技术在SPLS中是实用的。
参考:
1. Nieboer TE, Johnson N, Lethaby A, et al. Surgical approach to hysterectomy for benign gynaecological disease.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9;Cd003677. [PubMed]
2. Escobar PF, Fader AN, Paraiso MF, Kaouk JH, Falcone T. Robotic-assisted laparoendoscopic single-site surgery in gynecology: initial report and technique. J Minim Invasive Gynecol. 2009;16:589–591. [PubMed]
3. So KA, Lee JK, Song JY, et al. Tissue injuries after single-port and multiport laparoscopic gynecologic surgerie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Exp Ther Med. 2016;12:2230–2236.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4. Eom JM, Ko JH, Choi JS, Hong JH, Lee JH. A compara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cosmetic outcomes after single port or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 surgery.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3;167:104–109. [PubMed]
5. Lee JH, Choi JS, Jeon SW, Son CE, Lee SJ, Lee YS.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myomectomy using transumbilical GelPort access.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0;153:81–84. [PubMed]
6. Vercelli S, Ferriero G, Sartorio F, Stissi V, Franchignoni F. How to assess postsurgical scars: a review of outcome measures. Disabil Rehabil. 2009;31:2055–2063. [PubMed]
7. Park SY, Kim KH, Yuk JS, Ji HY, Lee JH. Skin closure methods after single 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5;189:8–12. [PubMed]
8. Zhou X, Qi X, Jiang B, Sha Y, Song D. 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technique for complete closure of inguinal hernias in female pediatric patients. Exp Ther Med. 2017;13:41–44.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9. Gangl O, Hofer W, Tomaselli F, Sautner T, Fugger R. Single incision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SILC) versus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 a matched pair analysis. Langenbecks Arch Surg. 2011;396:819–824. [PubMed]
10. Pfulg M, Van de Sijpe K, Blondeel P. A simple new technique for neo-umbilicoplasty. Br J Plast Surg. 2005;58:688–691. [PubMed]
11. Kajikawa A, Ueda K, Suzuki Y, Ohkouchi M. A new umbilicoplasty for children: creating a longitudinal deep umbilical depression. Br J Plast Surg. 2004;57:741–748. [PubMed]
12. Ikeda H, Yamamoto H, Fujino J, et al. Umbilicoplasty for large protruding umbilicus accompanying umbilical hernia: a simple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Pediatr Surg Int. 2004;20:105–107. [PubMed]
13. Schaefer IM, Seeliger S, Strauss A, Fuzesi L, Ringert RH, Loertzer H. A three-step technique for umbilicoplasty in a patent urachus. BJU Int. 2012;109:640–644. [PubMed]
14. Craig SB, Faller MS, Puckett CL. In search of the ideal female umbilicus. Plast Reconstr Surg. 2000;105:389–392. [PubMed]
15. Yu D, Novicoff WM, Gampper TJ. The average size and position of the umbilicus in young men and women. Ann Plast Surg. 2016;76:346–348. [PubMed]
16. Lee SJ, Garg S, Lee HP. Computer-aided analysis of the “beautiful” umbilicus. Aesthet Surg J. 2014;34:748–756. [PubMed]
17. Menon A, Ganapathi A. Neoumbilicoplasty in a laparoscopic port site: description of a new technique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J Clin Diagn Res. 2017;11:Pd04–pd05. [PMC free article] [PubMed]
18. Kim TJ, Lee YY, Cha HH, et al. Single-port-access 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versus 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 a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outcomes. Surg Endosc. 2010;24:2248–2252. [PubMed]
19. Malic CC, Spyrou GE, Hough M, Fourie L. Patient satisfaction with two different methods of umbilicoplasty. Plast Reconstr Surg. 2007;119:357–361. [PubMed]
20. Mazzocchi M, Trignano E, Armenti AF, Figus A, Dessy LA. Long-term results of a versatile technique for umbilicoplasty in abdominoplasty. Aesthetic Plast Surg. 2011;35:456–462. [PubMed] |